“开源”,身边很多数人都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是的,它即使在自己所处的计算机领域中也算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一开始我想, “开源”也就是“开放源代码”的意思,是大家把自己写的程序源代码公布出来的这么一种行为而已。但是,后来在看过一部叫《Revolution OS》纪录片后,才真正开始了解“开源”的真谛,以及为什么这么多人为之疯狂。
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它,在后边,我将尽量把“开源”这个概念从计算机术语中抽离出来,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
当然,这么做是因为还有一个我认为更重要的理由: “开源”这个概念并不只适用于计算机领域而已,它有足够的潜力能够在其它行业里迅速发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帮助那些希望创新的人们去开发一片蓝海。
本文将以连载的方式分阐述包括“什么是开源”、“观开源的发展历史”和“开源项目成功案例”等十部分内容,力图将开源软件及开源运动在这些年来发展的全貌展现给大家,并对开源软件及开源运动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展望。继《探讨开源思想与应用》(一)发布之后,今天再为大家带来《探讨开源思想与应用》的第二部分内容。
四、开源的意义、哲学与重要性
开源的真谛——自由、开放。
人的本性中就有一种崇尚自由、希望共享的心理。毕竟,相对来讲,隐私只是我们个人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我们的社会团体生活中,开放却是促进整个集体进步的重要因素!我想,当我们分清楚什么不能公开和什么该公开的时候,当我们很好的平衡这两者而非抑制其中一方的时候,我们就会生活的更美好。
不能公开的,比如我们的个人隐私、国家的核心技术和敏感技术(如印钞机)等;可以公开的,应该是一些不甚敏感、公开不意味着毁灭的技术和信息,如软件源代码、部分硬件电路图、饮食菜谱等等,很多实例证明,公开它们不但没有使公开者蒙受损失,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兴趣和热情,使得相关的技术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稳步前进,这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了。
只有把握好公开和不公开的道德尺度,世界就才会和偕。但恰恰是有一些人,不但无视和谐,反而利用了自己本来就影响行业和谐的垄断地位去破坏另一个和谐,并冠冕堂皇的称自己是为了知识产权而奋斗,而阻止原本应当开放的东西。
对于微软的行业垄断,以及封闭源代码的做法,我不想太多讨论,业内的争论已经够多了。只是以我的想法来说,在信息时代,对技术的封闭,一定是阻碍了科学进步的绊脚石!曾经的产权保护,的确是推进了一些国家的进步,但却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的时代发展,如果现在还无视开源的重要性,只能说明这些人的短视或暗怀鬼胎。
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它,在后边,我将尽量把“开源”这个概念从计算机术语中抽离出来,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
当然,这么做是因为还有一个我认为更重要的理由: “开源”这个概念并不只适用于计算机领域而已,它有足够的潜力能够在其它行业里迅速发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帮助那些希望创新的人们去开发一片蓝海。
本文将以连载的方式分阐述包括“什么是开源”、“观开源的发展历史”和“开源项目成功案例”等十部分内容,力图将开源软件及开源运动在这些年来发展的全貌展现给大家,并对开源软件及开源运动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展望。继《探讨开源思想与应用》(一)发布之后,今天再为大家带来《探讨开源思想与应用》的第二部分内容。
四、开源的意义、哲学与重要性
开源的真谛——自由、开放。
人的本性中就有一种崇尚自由、希望共享的心理。毕竟,相对来讲,隐私只是我们个人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我们的社会团体生活中,开放却是促进整个集体进步的重要因素!我想,当我们分清楚什么不能公开和什么该公开的时候,当我们很好的平衡这两者而非抑制其中一方的时候,我们就会生活的更美好。
不能公开的,比如我们的个人隐私、国家的核心技术和敏感技术(如印钞机)等;可以公开的,应该是一些不甚敏感、公开不意味着毁灭的技术和信息,如软件源代码、部分硬件电路图、饮食菜谱等等,很多实例证明,公开它们不但没有使公开者蒙受损失,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兴趣和热情,使得相关的技术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稳步前进,这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了。
只有把握好公开和不公开的道德尺度,世界就才会和偕。但恰恰是有一些人,不但无视和谐,反而利用了自己本来就影响行业和谐的垄断地位去破坏另一个和谐,并冠冕堂皇的称自己是为了知识产权而奋斗,而阻止原本应当开放的东西。
对于微软的行业垄断,以及封闭源代码的做法,我不想太多讨论,业内的争论已经够多了。只是以我的想法来说,在信息时代,对技术的封闭,一定是阻碍了科学进步的绊脚石!曾经的产权保护,的确是推进了一些国家的进步,但却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的时代发展,如果现在还无视开源的重要性,只能说明这些人的短视或暗怀鬼胎。
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建人以及开源界的精神领袖 Stallman说: “老师说如果你有糖,你不能独吃,而应该和别的孩子分着吃。但现在的管理部门说老师应当教孩子们接受许可证观念,如果你带了一些软件到学校,他要说‘喔!不,不要共享它!共享意味着你在偷窃,共享意味着你要坐牢。’社会本不应该是这样,我们需要好的风气。至少在不费事的时候能主动帮助别人,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品德。而他们却把我们的社会变成残酷竞争的社会。”
王开源在《开源中国说》的演讲中说到: “自由的哲学是:自由作为人类普世价值观是广泛存在、普遍拥有的,自由软件就是自由价值观广泛存在人类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而自由的理念是全人类普遍追求的理想,无产阶级的自由是全社会的终极自由。”
我认为,自由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风气,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这样一个大的理想下,我们发现, “自由”,更是一种寻求蓝海的重要战略。
在译言网中网民所翻译的一篇文章《奥巴马想知道:为什么要开源》中说到,奥巴马曾经要求Sun公司主席Scott McNealy提供一份开源软件带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好处的报告,McNealy毫不讳言地向奥巴马建议: “一眼就可以看出,开源软件要比专有软件更经济、更有效、生产力更高....政府应当安装在开源基础上生产的开源软件以提高安全性,降低费用,获得更高品质、可信度更高以及更低价....而所有的上述好处都来自开源软件。 ”
当然,你也许还没能想通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将产品的内部技术构造公布出去后,它是否还有价值?
我要告诉你的是,公开它的内部技术构造并不代表公布它的全部,这其中还包括一系列的如整合、系统优化和工程化等的软性思维,也就是隐性技术。所以开源产品的价值并不因为将其内部公开内部结构而丧失。理解这一点也是理解开源意义的一步。
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开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再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过来,我们正是处在一种大的时代变革初期,而开源,正式默默推动这场变革的巨大力量。更早的意识到这一点,是使你站在世界前沿的基本要素。
也许你已经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开源的重要性了,种种迹象也表明,开源越来越受到政府 、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源的重要性及可发展性,变革已近在眼前,开源也被提上了日程。
王开源在《开源中国说》的演讲中说到: “自由的哲学是:自由作为人类普世价值观是广泛存在、普遍拥有的,自由软件就是自由价值观广泛存在人类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而自由的理念是全人类普遍追求的理想,无产阶级的自由是全社会的终极自由。”
我认为,自由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风气,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这样一个大的理想下,我们发现, “自由”,更是一种寻求蓝海的重要战略。
在译言网中网民所翻译的一篇文章《奥巴马想知道:为什么要开源》中说到,奥巴马曾经要求Sun公司主席Scott McNealy提供一份开源软件带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好处的报告,McNealy毫不讳言地向奥巴马建议: “一眼就可以看出,开源软件要比专有软件更经济、更有效、生产力更高....政府应当安装在开源基础上生产的开源软件以提高安全性,降低费用,获得更高品质、可信度更高以及更低价....而所有的上述好处都来自开源软件。 ”
当然,你也许还没能想通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将产品的内部技术构造公布出去后,它是否还有价值?
我要告诉你的是,公开它的内部技术构造并不代表公布它的全部,这其中还包括一系列的如整合、系统优化和工程化等的软性思维,也就是隐性技术。所以开源产品的价值并不因为将其内部公开内部结构而丧失。理解这一点也是理解开源意义的一步。
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开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再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过来,我们正是处在一种大的时代变革初期,而开源,正式默默推动这场变革的巨大力量。更早的意识到这一点,是使你站在世界前沿的基本要素。
也许你已经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开源的重要性了,种种迹象也表明,开源越来越受到政府 、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源的重要性及可发展性,变革已近在眼前,开源也被提上了日程。
五、开源世界的法律
我所讲的“自由”,和别的没什么不一样。自由并不是让你漫无边际的为所欲为。自由首先要以道德作为根本,凡是合乎道德的、正义的、合理的事情都可以做,这才是自由。而自由更是要受到法律的规范,才会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保障大众的自由。
开源世界的自由亦脱离不了这些基本规则。开源世界也有他的法律规范。如开源软件中最知名的GPL法律。创建了它的Stallman说 :“如果我们放弃软件的版权,有些人就会对它(开源软件)做一些小改动,然后把它变成专有软件。这意味着,他们的用户运行我们的软件,却没有合作与共享的自由。”开源社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创造了 GPL法律,它声明:所有加入了GPL许可证的软件都是受到版权保护的,软件作者授予你复制、分发、修改和增添的权利,但当你重新发布的时候,你的软件也必须引入这项GPL许可证。所以无论谁从你这里获取软件,也同时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自由。如此一来,这个软件传播到哪里,自由也就随之而来。它成为与他人合作和形成社团的不可剥夺的权利。Stallman戏称这种许可协议作“Copyleft”,即“Copyright”版权的反面。
在这样的一套法律保障下,我们拥有了自由,并形成了一个美好的社区——在社区里,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项目进步了,个人都进步了,大家也都很高兴。
开源社区的形成类似于一个国家的形成,是保证居在其中的人民拥有自由的首要前提。这个国家除了要有一部法律,还要有一套合理的政治布局。它需要有各种角色,各种组织。比如管理者、创建者、审议者、评论者,当然也少不了享受者。在这其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角色,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只要你那样的能力,你还可以参与另一个角色。在开源社区中,是不会限制你更改角色的自由的,我想这也一定是社区中的人民感兴趣并且享受其中的原因之一。这就产生了开源社区中的好的风气。好的风气和好的氛围总是美好的 ,而美好的总是我们创造者和使用者和所向往的,当我们达到我们所向往的美好时,双盈的局面也就出现,利益自然随之而来。这就是开源的哲学,我们无需为了利益而去做什么,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想做的,我们就会得到利益。
谈到社区的建立,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建造自己的开源社区呢?建议参考 Linux 系统的社区,那是最好的开源社区之一。显而易见,维基、译言在参考 Linux 社区的同时按照自己的需求成功的建造了适合自己的独有的社区,我们可以在居在其中的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到笑容。
六、应用到其它行业的开源案例
也许你到现在还只认为开源是软件中的事情。但我要告诉你,之所以我要在这里向大家极力的推荐它,是因为开源不光适用于软件,而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行业,只要我们能够理解开源的核心理念并加以适当的变化,就能将它发扬光大到各个角落。
在译言网中,我看到有人翻译了这样一篇文章《开源,时速90公里》,说的是一个德国年轻人由Linux开源项目得到灵感,创建了一个“开源汽车”项目,他依照着软件中的开源方式,在网络上集合世界各地的人参与其中,来制造一辆“无国界”的便宜易用的汽车。当然,这辆车的所有构造和数据都是公开的。没用几个月,这个项目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成百上千的人主动要求参与汽车的设计。但可惜的是,这个自称空想家的年轻人还没有搞明白开源的基本要素。他没有准备好要到成立一个完整的社区,也没有建立社区中必要的几种角色,如管理者、审核者、设计者等。项目马上进入了一片混乱——什么样水平和专业的人都有,而且他们都没有统一的目的,有的还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来参与。项目经过三年的停滞,终于重新启动,并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清晰的游戏参与规则。这才正式就位。
文章中作者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提出了一些疑问: “Linux 系统和火狐浏览器他们都是些软件,只是由数字比特组成。他们是无形的,可以很容易的分享和到处发送,因此相隔甚远的人们可以协同开发软件。出了问题可以马上得到修正;包含有更新、改善或是修正补丁的新版本可以免费发布。因此这里就有一个设想:开源实践中的经验方法可以用来制造硬件,或者说可以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吗? 像有复杂结构的那种物体,比如说,建造一辆汽车?开源模式真的可以引入到实物制造领域吗?亦或这只是在理想主义热情推动下的空想?”
我认为,虽然这个“开源汽车”的项目并不像之前提到的那些软件和网站一样成功,但我们仍能够感到,它的潜力是很大的:便宜的、易用的并且所有构造都是公开的一辆汽车,多么有吸引力啊。可以看出,只要组织者和社区更成熟一些,让理论更结合实际一些,它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效果的,不是吗?
值得一提的时,我刚刚在百度中搜索“开源汽车”,上面已经有了 9 百万篇相关的内容,可见国人对这种开源理念的汽车项目的关注程度。另外,当我搜索“开源硬件”时,竟然已经有了一千四百多万的相关内容。
搜索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个叫OpenHW的网站,它是中国首个开源硬件的社区,它是由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建立,并由美国赛灵思公司大学计划在中国资助的非赢利性组织。早在2004年他们就有了这个计划,于2006年正式成立,到了2007年初,北京、上海、天津的学生俱乐部也相继筹建和成立。目前,这个社区中的开源硬件团队已经达到了414个,项目共282个,实名会员14276名。从网站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已经成功的项目,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可以看出,这之中的很多项目已经是相当的成熟了。
我所讲的“自由”,和别的没什么不一样。自由并不是让你漫无边际的为所欲为。自由首先要以道德作为根本,凡是合乎道德的、正义的、合理的事情都可以做,这才是自由。而自由更是要受到法律的规范,才会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保障大众的自由。
开源世界的自由亦脱离不了这些基本规则。开源世界也有他的法律规范。如开源软件中最知名的GPL法律。创建了它的Stallman说 :“如果我们放弃软件的版权,有些人就会对它(开源软件)做一些小改动,然后把它变成专有软件。这意味着,他们的用户运行我们的软件,却没有合作与共享的自由。”开源社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创造了 GPL法律,它声明:所有加入了GPL许可证的软件都是受到版权保护的,软件作者授予你复制、分发、修改和增添的权利,但当你重新发布的时候,你的软件也必须引入这项GPL许可证。所以无论谁从你这里获取软件,也同时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自由。如此一来,这个软件传播到哪里,自由也就随之而来。它成为与他人合作和形成社团的不可剥夺的权利。Stallman戏称这种许可协议作“Copyleft”,即“Copyright”版权的反面。
在这样的一套法律保障下,我们拥有了自由,并形成了一个美好的社区——在社区里,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项目进步了,个人都进步了,大家也都很高兴。
开源社区的形成类似于一个国家的形成,是保证居在其中的人民拥有自由的首要前提。这个国家除了要有一部法律,还要有一套合理的政治布局。它需要有各种角色,各种组织。比如管理者、创建者、审议者、评论者,当然也少不了享受者。在这其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角色,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只要你那样的能力,你还可以参与另一个角色。在开源社区中,是不会限制你更改角色的自由的,我想这也一定是社区中的人民感兴趣并且享受其中的原因之一。这就产生了开源社区中的好的风气。好的风气和好的氛围总是美好的 ,而美好的总是我们创造者和使用者和所向往的,当我们达到我们所向往的美好时,双盈的局面也就出现,利益自然随之而来。这就是开源的哲学,我们无需为了利益而去做什么,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想做的,我们就会得到利益。
谈到社区的建立,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建造自己的开源社区呢?建议参考 Linux 系统的社区,那是最好的开源社区之一。显而易见,维基、译言在参考 Linux 社区的同时按照自己的需求成功的建造了适合自己的独有的社区,我们可以在居在其中的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到笑容。
六、应用到其它行业的开源案例
也许你到现在还只认为开源是软件中的事情。但我要告诉你,之所以我要在这里向大家极力的推荐它,是因为开源不光适用于软件,而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行业,只要我们能够理解开源的核心理念并加以适当的变化,就能将它发扬光大到各个角落。
在译言网中,我看到有人翻译了这样一篇文章《开源,时速90公里》,说的是一个德国年轻人由Linux开源项目得到灵感,创建了一个“开源汽车”项目,他依照着软件中的开源方式,在网络上集合世界各地的人参与其中,来制造一辆“无国界”的便宜易用的汽车。当然,这辆车的所有构造和数据都是公开的。没用几个月,这个项目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成百上千的人主动要求参与汽车的设计。但可惜的是,这个自称空想家的年轻人还没有搞明白开源的基本要素。他没有准备好要到成立一个完整的社区,也没有建立社区中必要的几种角色,如管理者、审核者、设计者等。项目马上进入了一片混乱——什么样水平和专业的人都有,而且他们都没有统一的目的,有的还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来参与。项目经过三年的停滞,终于重新启动,并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清晰的游戏参与规则。这才正式就位。
文章中作者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提出了一些疑问: “Linux 系统和火狐浏览器他们都是些软件,只是由数字比特组成。他们是无形的,可以很容易的分享和到处发送,因此相隔甚远的人们可以协同开发软件。出了问题可以马上得到修正;包含有更新、改善或是修正补丁的新版本可以免费发布。因此这里就有一个设想:开源实践中的经验方法可以用来制造硬件,或者说可以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吗? 像有复杂结构的那种物体,比如说,建造一辆汽车?开源模式真的可以引入到实物制造领域吗?亦或这只是在理想主义热情推动下的空想?”
我认为,虽然这个“开源汽车”的项目并不像之前提到的那些软件和网站一样成功,但我们仍能够感到,它的潜力是很大的:便宜的、易用的并且所有构造都是公开的一辆汽车,多么有吸引力啊。可以看出,只要组织者和社区更成熟一些,让理论更结合实际一些,它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效果的,不是吗?
值得一提的时,我刚刚在百度中搜索“开源汽车”,上面已经有了 9 百万篇相关的内容,可见国人对这种开源理念的汽车项目的关注程度。另外,当我搜索“开源硬件”时,竟然已经有了一千四百多万的相关内容。
搜索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个叫OpenHW的网站,它是中国首个开源硬件的社区,它是由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建立,并由美国赛灵思公司大学计划在中国资助的非赢利性组织。早在2004年他们就有了这个计划,于2006年正式成立,到了2007年初,北京、上海、天津的学生俱乐部也相继筹建和成立。目前,这个社区中的开源硬件团队已经达到了414个,项目共282个,实名会员14276名。从网站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已经成功的项目,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可以看出,这之中的很多项目已经是相当的成熟了。
我猜,如果那个德国的年轻人是这个社区中的一份子的话,也许真的会像他想象的那样 :三到四个月就造出一辆开源汽车。
开源硬件其实范围很广,包括一些电子产品的开源(如我们所熟识的MP3、手机、电脑主板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钟、唱片机、创意家具,以及非常受孩子欢迎的玩具等等。我们大可以不受思想的约束去畅想还有什么可以开源。
受到 Stallman 的启发,我想到餐饮业也是可以开源的,比如菜谱。抛开一些祖上流传的绝密菜谱,大多数的菜如何制作的我们都是可以有处可考的。但能掌握并发扬那些非常好吃的菜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开一家“开源餐馆”,将所有的菜谱都公开,每个来这里的人都可以看每道菜的菜谱,然后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它稍加修改后让厨师去做,或者干脆自己设计一个菜谱拿来给厨师做(前提是厨师会做)。当然的,修改菜谱和贡献菜谱的人都必须答应这个新菜谱可以让每个人看到并修改。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
我们也可以办“开源电台”、“开源电视频道”,一定很新鲜。
我还想举个当今比较流行的和开源项目很像的例子,供大家参考:有奖征文和设计竞赛。这可以说是一些企业家以少量代价获取产品或灵感的招数,而且非常受欢迎。它产生了一种双赢的局面:一方面企业家只付出了少量代价就从广大的民众力量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参与其中的人也感到自己的作品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既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又得到了一定的酬劳。何乐而不为呢。
开源可以用到的领域、行业很多很多,就像上面说的。在新浪的一篇文章《分析:开源经济促进 Web2.0 创新》中提到:“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和技术层面,同时也向媒体(视频、图像和博客等)、内容及社区等领域拓展。”只要我们掌握到了开源的精神和基本元素,并配合着实际稍加修改,就一定能开发一片蓝海,甚至创造一个新的美好世界。
开源硬件其实范围很广,包括一些电子产品的开源(如我们所熟识的MP3、手机、电脑主板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钟、唱片机、创意家具,以及非常受孩子欢迎的玩具等等。我们大可以不受思想的约束去畅想还有什么可以开源。
受到 Stallman 的启发,我想到餐饮业也是可以开源的,比如菜谱。抛开一些祖上流传的绝密菜谱,大多数的菜如何制作的我们都是可以有处可考的。但能掌握并发扬那些非常好吃的菜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开一家“开源餐馆”,将所有的菜谱都公开,每个来这里的人都可以看每道菜的菜谱,然后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它稍加修改后让厨师去做,或者干脆自己设计一个菜谱拿来给厨师做(前提是厨师会做)。当然的,修改菜谱和贡献菜谱的人都必须答应这个新菜谱可以让每个人看到并修改。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
我们也可以办“开源电台”、“开源电视频道”,一定很新鲜。
我还想举个当今比较流行的和开源项目很像的例子,供大家参考:有奖征文和设计竞赛。这可以说是一些企业家以少量代价获取产品或灵感的招数,而且非常受欢迎。它产生了一种双赢的局面:一方面企业家只付出了少量代价就从广大的民众力量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参与其中的人也感到自己的作品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既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又得到了一定的酬劳。何乐而不为呢。
开源可以用到的领域、行业很多很多,就像上面说的。在新浪的一篇文章《分析:开源经济促进 Web2.0 创新》中提到:“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和技术层面,同时也向媒体(视频、图像和博客等)、内容及社区等领域拓展。”只要我们掌握到了开源的精神和基本元素,并配合着实际稍加修改,就一定能开发一片蓝海,甚至创造一个新的美好世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